成都生物所在安徽树蛙广告鸣叫各音节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成都生物所 发表时间:2019-04-08
为验证这一假设,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方光战研究组与安徽大学张保卫教授研究组合作,以安徽树蛙(Rhacophorus zhoukaiya)为对象,测量广告鸣叫中不同音节的声学参数,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多变量分析(如层次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判别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安徽树蛙广告鸣叫中各音节的功能及其在声音通讯中的生物学意义差异。结果显示:(1)安徽树蛙广告鸣叫的第一个音节单独聚为一类而其他音节聚为另一类;(2)第一个音节的时频特性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用于个体识别;(3)基频在个体识别中起着更为重要作用。可见,第一个音节的时频特性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用于种内个体识别,而且频域特征参数占有主导作用。即第一个音节编码着雄性最为重要的信息,这样的编码策略有助于雄性在尽量少被干扰的情况下,将自身的相关信息快速广播出去,亦有利于雌性感知。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Bioacoustics上 (Fang et al., Bioacoustics, 2019, 28(2): 155-176).
(a)身处洞穴之中的雄性安徽树蛙;(b)产于洞穴之中的卵泡;(c)雄性安徽树蛙广告鸣叫的语图,其中最低频率(约1600 Hz)被定义为基频;(d)图(c)中第5个音节对应的频谱图,其中主频对应的能量最大,F1和F2分别为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对安徽树蛙而言,广告鸣叫各音节的基频与主频相等。